发布时间: 2024年04月11日
科技成果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,距离到底有多远?
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、从技术到市场转化,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两个“死亡之谷”。如何跨越“死亡之谷”,畅通各类先进生产要素的流动,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。这是发展命题,也是改革难题。
“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,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。”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、创造新价值、适应新产业、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,生产关系必须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。改革一切不匹配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,让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,这是释放创新动力的必然要求。
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生产关系对发展生产力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。从破除“四唯”,到推进创新攻关的“揭榜挂帅”体制机制;从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,到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自主权;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到力破科研创新成果“墙里开花墙外香”……新时代以来,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密集落地,剑指一个个阻碍科技创新的障碍。
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,是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“必修课”。我省科教资源丰富,拥有5所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、15个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、1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。历史上曾诞生过航空发动机、电力机车、超级杂交稻、超级计算机、中高速磁悬浮等科技创新成果;近年来,又取得了北斗导航、“海牛Ⅱ号”深海钻机等重大成果。加快科研成果转化,湖南有雄厚基础,有现实优势,改革阻碍创新的旧有生产关系,必然实现从“0”到“1”、从“1”到“100”的惊鸿一跃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,“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”。当前,湖南正围绕国家所需、立足湖南所长,进一步深化改革,聚合省内外科教资源,政产学研联动,促进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其中,着力解决“不能转”的难题,关键是优化创新成果形成机制;着力解决“不敢转”的难题,关键是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;着力解决“不愿转”的难题,关键是健全成果转化考核评价机制。诚如是,则定能激发出澎湃奔涌的创新活力。